马一德:独角兽企业的培育路径和创新发展
独角兽企业作为最具科技创新活力的经营主体,其发展规模、质量和态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实力、经济活力与创新生态的重要标志。推动独角兽企业培育和创新发展,有助于产业升级、技术迭代、模式变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能。要健全发展独角兽企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施有效的培育和扶持策略,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畅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路径,让更多独...
马一德:现阶段大部分AIGC难以构成“人”的独创性表达,不构成“作品”
现阶段大部分AIGC生成的内容是用户简单机械指令的产物,难以构成“人”的独创性表达,不能构成著作权法上的“作品”。当然,其可能具有一定价值,至于能否将其作为财产赋予法律权利保护,则需要从保护投资、维护市场运行的角度进行分析。
潘教峰:亟需通过提振消费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
潘教峰当天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经济工作中最关键的任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安排,其中,非常突出的任务是提振消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怎样进一步通过提振消费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马一德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科学制定目标,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关键一年,未来的“十五五”,和“十四五”时期有何不同,未来的发展更需关注哪些变化?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马一德。他表示,当前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的时代,人工智能大发展,国内国际环境剧烈变化,因此,做好科学的、动态的调整,是“十五五”规划编制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王海燕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完善竞争性支持与稳定支持相结合的科研投入机制
当前科技创新范式变革与国际竞争格局的重构要求我国必须加快完善竞争性支持与稳定支持相结合的科研投入机制。
王海燕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对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支出向基础研究倾斜,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院长、公管学院教授王海燕认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对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马一德:强化科技创新领域公平竞争的司法保障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产生作用机制上来看,创新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知识产权是创新资源配置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形式上来看,知识产权是法律所授予的一项合法垄断性权利,权利人可以就某项知识产品在特定的地域和特定的期限内独家享有该项权利。立法者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垄断性的权利来为创造者提供制度激励,从而...
马一德:知识产权蓄势赋能 构建完整内需体系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新日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笔者认为,这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在传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和需要内在统一“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将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培育完整内...
马一德:系统集成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
通过加强知识产权基本原则和基础规则的系统集成,进一步明确规定知识产权的概念、性质、范围、权利人的权利和义务、侵权认定标准以及救济措施、执法机制、域外适用等核心内容,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奠定统一的法律基础,推动提升知识产权制度的整体效能。
马一德:文旅品牌视角下的商标保护和正当使用
如何在商标保护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找到合理的界限,既保障商标权利的合法性,又不损害历史文化的发扬光大,是文旅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商标法实践中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