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一德:以制度和政策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企业在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产出、市场应用三个维度中的卓越表现,成为推动国家创新指数排名上升的关键因素。制度和政策创新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激励研发和促进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 马一德: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的司法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在此背景之下,我国自2021年12月启动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工作,历经近5年时间,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次修订正式完成,于2025年10月15日起正式施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制度落地需要司法提供具体方案和智慧力量。必须充分发挥司法的引领保障作用,才能将立法规则转化为现实效力,真正实现...
  • 马一德:扩大优质服务供给 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展望未来,释放14亿多人的服务消费潜力,关键在于扩大优质服务供给、激发市场活力。强化科技创新对数字贸易的引领,依托区块链构建版权存证与溯源系统,保障数字内容的全链条可信流转。同时,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提升服务供给的智能化水平,为“人工智能+服务”“数据驱动型服务”提供法治保障,助力降本增效、保障数据安全。
  • 马一德:推动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创新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面对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格局加速演进的新形势,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推动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知识产权自主知识体系从构建到完善的转变。
  • 马一德:深化政府行为规制改革的战略价值与突破路径(专题深思)
    通过规范政府行为破解地方保护主义和政策竞赛等深层矛盾,既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制度保障,又成为衔接要素流动、产业升级、市场开放的关键枢纽。
    统一政府行为尺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制度完善、政策协同和监管创新三个维度系统推进。
  • 马一德:解好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题
    解决评估难题,要在标准建设上补齐短板,压缩主观判断空间,增强结果公信力。还需鼓励支持知识产权特色评估机构建设,大力培养相关评估人才。
  • 马一德:巩固扩大“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体系优势
    “十五五”时期作为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决胜期,其历史方位的科学把握与体系优势的巩固扩大,对于把握战略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
  • 马一德:化解“内卷式”竞争 推动产业协同创新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产业创新能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培育出了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动力电池、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全球竞争优势。然而,伴随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国内需求阶段性回落、前期资本过度涌入等因素叠加,这些优势产业面临着严峻的“内卷式”竞争形势。而且,这种竞争已从最初的“价格战”“人才战”,扩展到企业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上。...
  • 马一德:让知识产权更好赋能东北振兴
    在东北振兴过程中,无论是在传统产业转型中注入创新活水,还是在新兴产业拓展中筑牢制度根基,抑或是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中提升品牌价值,知识产权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马一德: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的制度保障全方位增强
    作为我国首部专门规范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标志着国家对民营经济法治保障的全面升级。尤为重要的是,该法专设“科技创新”一章,明确了民营经济在国家科技战略中的地位角色,系统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政策举措。科技创新专章的设立,不仅体现了国家顶层设计的战略前瞻性,更通过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