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荣平、陈凯华教授等著书《科技政策研究之技术预见方法》
本书系统梳理了技术预见的历史演进,论述了技术预见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综述了技术预见方法的发展与演化、分类、选择和应用。
王海燕:国务院再部署科研经费放权,政策利好,需明确监管红线
国科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海燕教授建议,要加强监管,必须明确监管红线和负面清单,使科研人员事前知规守规,才能真正有效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
马一德:知识产权司法取得全方位、历史性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知识产权司法制度从无到有,支撑起了我国的创新发展实践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知识产权司法更是在司法体制、诉讼制度、裁判标准方面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的进步。
刘云:推动建立新时代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面临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的紧迫需求。
马一德:与知识产权强国相比,我国在治理能力和核心知识产权保有量上差距明显
5月14日下午,北科院科协、北科智库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马一德教授分享了“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历史成就、现实方位与远景规划”的主题讲座。
马一德:向世界贡献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方案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知识产权保护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
对话穆荣平:不能将科技自立自强过度泛化
中国何时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又如何看待新时期推进科技强国建设中的各种战略、做法——如:自强自立、新型举国体制?
马一德:文化产业数字化助推经济体系效能提升
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有利于转方式、扩消费、增就业、促转型,必将为助推国民经济体系效能提升作出更大贡献。
马一德: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 塑造新发展阶段竞争优势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正在迈入新发展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更需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增创竞争优势。
马一德:强化关键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构建新发展格局
保护知识产权正是我国推动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深化对外开放和加强国际合作的内在要求。